塑膠射出模具網 塑膠射出模具網

Loading...

  • 塑膠射出模具網
首頁 » 新聞-塑膠生活 » 44個台灣大的海洋垃圾帶催生「塑廢生態系」?物種超乎想像

44個台灣大的海洋垃圾帶催生「塑廢生態系」?物種超乎想像

新聞-塑膠生活 - 2023/4/28

人類製造的垃圾不斷飄向大海,地球命運持續出現詭異變化。漂浮在美國加州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垃圾帶」面積至少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面積44倍。科學家發現,這座垃圾集結而成的巨島已有一個海岸物種生態系,無脊椎動物不下幾十種,小螃蟹、海葵等海岸水域生物竟「欣欣向榮」。這項研究報告已於週一(17日)見刊於《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漂浮在太平洋海面已有幾十年,由龐大的洋流匯集而成,洋流把漂浮在海洋的垃圾捲到這片海域之後,垃圾就此「困住」無法脫離,久而久之集結成一大片。荷蘭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Ocean Cleanup)最初估計,這一大片垃圾帶的塑廢數量約1.8兆,重約8萬噸,垃圾來源以漁業為主;此外,整個垃圾帶10%至20%源頭可溯及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

塑膠殘片不像有機物體在幾個月或幾年之內分解,能在海裡長期漂浮。一組科學家發現,這讓多種無法於開闊海洋生存的物種能在這座塑廢巨島存活並長期繁衍後代,也就是說,塑膠垃圾有可能催生出新的漂浮生態系。

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是美國聯邦政府組織「國家食品與農業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NIFA)研究員海瑞姆(Linsey Haram)。她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明,這片垃圾帶70%都能發現海岸水域物種,頻率高得驚人。

研究團隊在2018年月至2019年1月檢查了從太平洋垃圾帶找到的105件塑膠廢物,從中找到多達484隻無脊椎動物,分屬46個物種,其中8成常見於海岸棲地。海拉姆說:「我們原本預期遠洋原生物種會是主要族群,但我們發現沿海物種佔多數。」

海拉姆表示,研究人員雖然發現許多遠洋物種,但「垃圾袋三分之二的面積出現沿海物種與遠洋物種並存的情況……兩者爭奪生存空間,但很可能有其他互動方式」。

海拉姆說,遠洋海域出現前所未見新面孔的後果如何,仍待全面理解。兩種生態系的物種可能會在汪洋大海爭奪珍貴的生存空間,除了互搶食物來源,但也可能彼此獵食:「目前要釐清這一切仍有困難,但已有證據顯示,垃圾帶有常見於海岸地帶的海葵,部分會以遠洋物種為食。兩種生態族群的確有彼此捕掠的情況。」

海岸水域物中如何抵達遠洋水域並生存,確切原因仍未明。牠們是否在沿海搭上海漂廢塑的「便車」一路朝遠洋移動、是否有能力在汪洋之中進佔新地盤生存繁衍,這些謎團仍待一一解析。

聯合國環境署(UNEP)統計,全世界每年製造的塑膠物品約4.6億噸,倘若不趕快遏止,這個數字到了2060年會變成3倍。

文章來源: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is now so huge and permanent that a coastal ecosystem is thriving on it, scientists say